2022年08月26日
第03版:要聞 PDF版

《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二章

本期撰稿人:宋丹丹 老子學(xué)院(研究院)研究員 李曉英 周口師范學(xué)院老子暨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

傳承優(yōu)秀文化,解讀歷史經(jīng)典,開啟智慧之光。大家好!今天我們共同學(xué)習(xí)《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二章。

生活中,我們常用委曲求全來形容為了顧全大局而暫時忍讓,彰顯著能屈能伸的智慧。讓我們在今天的第二十二章中,感悟委曲求全、謙下不爭的深刻內(nèi)涵。

原文: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執(zhí)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易經(jīng)》中有這樣一句話:“曲成萬物而不遺”,是說天地萬物生成變化都是迂回曲折、無往不復(fù)的。巴音布魯克草原的九曲十八彎造就了萬人趨之若鶩的自然景觀。山巒起伏,河海流動,樹木生長,這是大自然“曲”的完美體現(xiàn),尤其是小溪匯聚成江海,不僅是因為它們激流勇進(jìn),更因為它們懂得避開障礙繞道而行,踐行著一個“曲”字,最終體面地完成一個“全”字。在《道德經(jīng)》中可謂是富有太多相反相成的辯證法思想,本章與之前章節(jié)最大的不同之處是老子把這種辯證法的思想直接運(yùn)用到人生層面上,于是老子在開篇便用了六個排比句“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來闡述事物存在的對立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并以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總結(jié)出帶有智慧的思想,給人以深深的啟迪?!扒敝笍澢?、不直,“曲則全”可以理解為委曲求全,就是以謙卑的處事姿態(tài)避免外界傷害,以此保全自我。但實際生活中,我們有多少次是因為直來直去、有啥說啥而落得事與愿違的結(jié)果呢?曲,看似舍近求遠(yuǎn),實際是峰回路轉(zhuǎn),在曲的過程中、轉(zhuǎn)彎的過程中,很多矛盾沖突也就消解了。由此可見,委曲求全彰顯著一種生活的智慧,處事的哲學(xué)。歷史上,以“曲則全”的智慧達(dá)到目的的故事很多,比如:春秋時期,齊景公喜歡上一只鳥,他讓臣子燭鄒專門負(fù)責(zé)養(yǎng)這只鳥??墒菐滋旌筮@只鳥飛跑了。齊景公非常生氣要殺死燭鄒。國相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說:“可不可以先讓我宣布燭鄒的罪狀,然后再殺他,讓他死得明白。”齊景公答應(yīng)了。晏子命人綁了燭鄒,開始數(shù)落他的罪行:“大王叫你養(yǎng)鳥,你不留心讓鳥飛了,這是殺你的第一條罪狀。惹得大王為一只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你死了不要緊,可是大王為一只鳥而殺人的事傳出去,其他諸侯國國君和國民會笑話我們齊國把一只鳥看得比人的生命還重要,這不是敗壞大王的聲譽(yù)嗎,有此三條,你就該殺?!饼R景公聞言笑了,命人趕快把燭鄒放了,這就是晏子“曲則全”的智慧。

“枉則直”,“枉”本義也是彎曲,后引申為蒙受冤屈。有屈必有伸、必有直,歷史上著名的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韓信胯下之辱等故事都是在告訴我們,屈是為了更好的直,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枉”的高姿態(tài)呢?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困難險阻,委屈不一定可以求全,改變不了客觀,但可以改變自己,懂得運(yùn)用“曲”“枉”的逆向思維,不執(zhí)拗不把持,懂得轉(zhuǎn)彎,善于變通,換條路去走,有時候可能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同樣,“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也說明了這一道理。下雨的時候,雨水一定是先填滿低洼的地方,凸起的地方是存不了水的;“創(chuàng)新者生,守舊者亡”,任何事物都不是長久存在的,沒有更替這個世界就不能生生不已,有道是“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破舊立新、變革創(chuàng)新,才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少取反而多得,“少”是減少私欲,欲望減損得越少,選擇就會更單一,做事專一自然會有所成就;貪多反而會愈加迷惑,就像種莊稼,種太密了反而收成不好,“貪多嚼不爛”“欲速則不達(dá)”,什么都想要,最后折騰來折騰去終會一無所有。為了不讓我們的生活失去平和,讓自己失去平靜,唯有以平常心對待,自然、謙遜、處下的生活態(tài)度才是最高明的智慧。

盡管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已向我們發(fā)出了諄諄教誨告誡我們,一種健全的生命智慧,不應(yīng)該只關(guān)注膚淺的表面,而應(yīng)該洞察內(nèi)在更為深刻的真實,多從反面去獲得更深的啟示,所以我們既要觀賞枝葉的繁盛,又要注意根底的牢固,只有結(jié)實的根,才能長出茂盛的葉來。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內(nèi)心存有兩種心思,一種是非常認(rèn)同老子這種逆向思維,另一種卻仍然一味求全求盈,固守陳舊,未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為什么會這樣呢?說到底還是僥幸心理作祟,認(rèn)為老子的這些話未必會在自己身上靈驗。正因如此,就需要有人做出示范,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圣人執(zhí)一為天下式”,“一”就是“道”,“執(zhí)一”就是守道,守的什么道呢?守的是,把觀察問題不偏頗的“逆向因果”思維貫穿行為的始終以正心明德,這樣我們考慮問題才會更全面,才能達(dá)到一個更高的高度,才能成為天下范式、社會榜樣。老子正是用這種辯證法確定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看到“無為而無不為”而取“無為”、看到“柔弱勝剛強(qiáng)”而取“柔弱”、看到“夫唯不爭故無尤”而取“不爭”。說到不爭,給大家分享之前看到的一個小故事:1858年,正當(dāng)達(dá)爾文寫作《物種起源》時,他收到了華萊士寄給他的一篇論文,論文中提出的自然選擇理論,和達(dá)爾文花了20年心血進(jìn)行研究整理的進(jìn)化理論大致相同。因為華萊士的論文寫在先,所以收到信的當(dāng)天,達(dá)爾文就建議立即發(fā)表華萊士的論文,而華萊士知道后,卻決定把優(yōu)先權(quán)讓給達(dá)爾文,他們這種謙下不爭的精神和虛心謙讓的美德,成為科學(xué)史上的一段佳話,而他們的這個態(tài)度最終是符合道的精神的。

人是生而平等的,但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卻彰顯著貴賤之別。有的人低調(diào)沉穩(wěn),不動聲色;有的人飛揚(yáng)跋扈,特別喜歡顯擺自己,自以為是,喜歡自吹自擂,自居有功。這就是老子所說的自見、自是、自伐、自矜。想想看,在生活中,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本來是做了一件該做的事情,卻處處炫耀表功,這樣做就一定會得到表彰嗎?況且做的事大家都能看得見,何必要自吹自擂惹人生厭呢?夸耀顯擺自己,看起來是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價值,結(jié)果卻是貶低了自己,暴露了自己的不成熟和不穩(wěn)重,越是驕傲自大,壓人一頭,越是無人買賬。所以,從老子所說的“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边@番話中可知,一個人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有道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個為,實則是修身修為,我們唯有管控住自我表現(xiàn)的欲念,多一些謙卑和自省,多一些慎思和明辨,做到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自然產(chǎn)出“明、彰、功、長”的效果。在這里舉個例子,唐太宗李世民作為一國之君,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但他不僅能在中書省起草的征兵文件中采納魏征的建議,還規(guī)定皇帝的主張都要交由中書省討論通過,并由門下省審核之后才能生效。他自覺限制自己擁有的權(quán)力,是因為他懂得不固執(zhí)己見,才能明辨是非;不自以為是,才能有真知灼見的道理。所以,老子的這一番感慨,包括之前我們曾講過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和老子的這“四不”有著驚人的一致,都是在提醒我們覺悟智慧的重要性。

總之,在這一章,老子通過闡述“曲則全”“枉則直”不僅提出了“不洼不盈”“不破不立”的辯證思想,而且表達(dá)了對委曲求全、能屈能伸、少取多得、貪多迷惑的智慧見解,道理至簡,寓意深刻。生活中,我們?nèi)裟茏龅街t遜明達(dá)、守柔處下,就會有知足常樂的淡泊寧靜,就會有“白發(fā)漁樵橋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的從容心境,這是為人之要,也是成事之法。(記者 黃佳 整理)②16

2022-08-26 本期撰稿人:宋丹丹 老子學(xué)院(研究院)研究員 李曉英 周口師范學(xué)院老子暨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 1 1 周口日報 content_176986.html 1 《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二章 /enpproperty-->
曰本无码av在线男人的天堂,一日本道久久久精品国产,久久一级AAAA毛片免费上海视,免费a级毛片出奶水在线 九九午夜福利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