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濤:
□記者 任富強 張猛
“感謝楊組長!是你把俺爹當親人看,我們全家人都感激你!”6月3日,幾經周折,太康縣高賢鄉(xiāng)村民李二猛拉著市紀委監(jiān)委駐市發(fā)改委紀檢監(jiān)察組副組長楊松濤的手,話語里充滿了感激。
楊松濤是一名年輕紀檢干部,在前不久支援太康疫情防控時,他下沉疫情防控一線主要承擔全縣督導檢查工作。要不是李二猛打來感謝電話,楊松濤差點把這“小事”給忘了。李二猛長期在外地務工,家中留下一名空巢老人李老漢,李老漢不會使用手機,因信息不對稱,李老漢兩天沒有收到鄉(xiāng)里發(fā)放的物資。楊松濤在督導中發(fā)現問題后,督促立即整改,并視李老漢為親人,在生活上噓寒問暖,感動了李老漢,才發(fā)生了開頭一幕。
并肩抗疫的“夫妻檔”
楊松濤是全市眾多紀檢干部在抗疫一線的縮影。
翻開工作日志,楊松濤回顧赴太康前自己記錄的心路歷程:我報名!支援抗疫一線!這樣一句豪言壯語,對自己來說也是一個艱難的抉擇。妻子是一名醫(yī)生,工作在抗疫一線,經常加班加點,無暇顧家,己打破了正常生活秩序。六歲的女兒因幼兒園放假,在家中無人照看。家事國事孰輕孰重?大“疫”面前是否勇于逆行?是對一名黨員黨性原則的嚴峻考驗,只有舍家赴命才是唯一的正確選擇。
“白衣執(zhí)甲逆行出征是你的使命,作為共產黨的一名紀檢干部,我也得扛起自己的責任!我相信家人和孩子會理解我們!”得知楊松濤的抉擇,妻子張軻暢的淚水不自主地滑落下來,向丈夫豎起大拇指,表示支持,并約定“疫情一日未退,我們必定同行!”
4月2日,楊松濤出征太康。
戰(zhàn)“疫”一線的紀檢“尖兵”
“今天監(jiān)督檢查發(fā)現的問題已經反饋給指揮部并明確整改要求……”
“今天的援助物資已全部登記完畢,配送保障車已全部到位……”
無論是中午12點還是凌晨兩三點,類似這樣的聲音不時在楊松濤的辦公室響起,奔跑在防疫一線的紀檢人加班加點地匯總日常工作。從進駐太康抗疫一線開始,楊松濤也有多重新身份,與干部談心談話、查找問題,紓解緊張情緒的“心理輔導師”;督導檢查抗疫生活物資調配和疫情防控落實情況的“督導員”;發(fā)現哪里人員調配不到位沖鋒“疫”線的“抗疫戰(zhàn)士”……
楊松濤和同事按巡查網格區(qū)域劃分,走訪重點人群,盯緊關鍵節(jié)點,層層壓實責任,強化監(jiān)督問責,對疫情防控中出現的工作作風不實、措施落實不到位、工作盡責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嚴肅追究責任,以精準執(zhí)紀問責,激發(fā)廣大黨員干部切實履職盡責,發(fā)揮紀法力量的全方位無漏洞監(jiān)察督導作用。
“忙得連續(xù)兩天兩夜不休息是常有的事兒,我這么壯的身體有時也感覺有點吃不消,可是看到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咬咬牙還得挺過去?!睏钏蓾苌僬勛约旱男量?,但他的敬業(yè)精神感染了疫情防控工作一線的同事們。
群眾心中的“貼心人”
剛開始,有個別群眾對疫情防控的措施不太接受。楊松濤和同事及時研究出讓群眾既容易接受,又能收到封控效果的做法。在封控區(qū)域每戶村民的大門系上一根紅繩子,民間有“紅色吉祥”的風俗,群眾樂于接受,就用這根紅繩把兩扇門系在一起,沒有必要進出時不得隨意打開。加上楊松濤和同事與群眾的溫情溝通,達到了控得住的目的,發(fā)揮了巡查人員觀察多、信息靈、執(zhí)紀嚴的優(yōu)勢,使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摸排村里返鄉(xiāng)人員的過程中,有一名從重點疫區(qū)回來的對象,村干部做不通其思想工作。當晚,楊松濤和其他幾位駐村干部一同到他家中,分析其中利害關系,最后終于說服對方配合工作,鎮(zhèn)黨委晚上就安排車輛將其送至集中隔離點。
一次夜巡途中,楊松濤發(fā)現一位老人在夜深人靜的街燈下,背著一袋沉重的東西匆忙行走,上前詢問后得知老人因封村后生活遇到困難,從親戚家借來面粉連夜趕路回家。吃飯是群眾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能因疫情封控,讓群眾生活缺少保障,楊松濤立即向所在鄉(xiāng)鎮(zhèn)領導反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及建議。該鄉(xiāng)鎮(zhèn)及時行動起來,有通訊條件的進行信息調查,對信息操作有困難的孤寡老人進行登門詢問,對缺少生活用品的進行分類統(tǒng)計,及時送貨上門,快速解決了問題。老人激動地連聲說:“志愿者送來了面和菜,感謝你們!感謝共產黨。”
隨著太康縣實現了動態(tài)清零,楊松濤即將凱旋,聽到電話那端妻子喜極而泣的聲音,楊松濤安慰說:“沒有大家哪有小家!咱倆雖然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但這正是我們這代青年人,用抗疫腳步譜寫出的帶有時代記憶的青春之歌,我們無愧于胸前的黨徽!”